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我始终想不明白的一个问题,关于线材 [打印本页]

作者: tltt0    时间: 2017-11-16 09:12
标题: 我始终想不明白的一个问题,关于线材
我一直觉得线材的作用就是导电。但是,电流通过的载体和环节太多,比如前端,有接口、内置印刷电路、焊接点、电器元件、微处理器芯片,它们的材质,不可能都是发烧级材料吧?中端解码、耳放,同样的原理,到耳机,连接发声单元的导线,焊材也是厂家定死了的,那么,仅仅更换这些设备之间的连接线,并没有彻底改变设备内部的预置线材,焊材,也就是说电流通路的环境并不一致,就像城市公路,路口那么多,最终的通行效率,并不取决于路面铺的多好,还在于路口的梗阻效应。那改变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呢?
作者: sieft    时间: 2017-11-16 09:19
如果线材是短板那不正好管用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作者: sven    时间: 2017-11-16 09:22
楼主不是已经觉悟了吗?干嘛想这种庸人自扰的问题。
作者: serapha    时间: 2017-11-16 09:26
本帖最后由 serapha 于 2017-11-16 09:29 编辑

这种事情想也没用,试听和实践就行了。
前端设备之间的线材姑且不谈, 就说给耳机换线吧,确实能产生可闻的变化,这又如何解释呢?

作者: tltt0    时间: 2017-11-16 09:33
sieft 发表于 2017-11-16 09:19
如果线材是短板那不正好管用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问题是,短板更应该在焊材,印刷线路上,元件针脚,芯片引脚这些方面的材质,都是大批量生产的东西,连接线的材质再差,会差于这些?
作者: tltt0    时间: 2017-11-16 09:35
sven 发表于 2017-11-16 09:22
楼主不是已经觉悟了吗?干嘛想这种庸人自扰的问题。

我觉悟了,别人未必觉悟,我不是自扰,只是讲科学原理,而庸人自误和庸人误人,比自扰更可怕,况且谁是庸人还不知道呢!

作者: sasawang    时间: 2017-11-16 09:35
这么说吧,在三大件都确定之后,对当前声音还不满意怎么办。这时候对三大件的感觉已经定了,不想再换这些了,那么只有通过线材进行微调了。另外可以通过整体法理解,把一套器材当成一个整体,那么改变线材是必会改变整体的电学特性,只是具体改变有多大的问题了。
作者: tltt0    时间: 2017-11-16 09:36
serapha 发表于 2017-11-16 09:26
这种事情想也没用,试听和实践就行了。
前端设备之间的线材姑且不谈, 就说给耳机换线吧,确实能产生可闻 ...

问题这种感觉,毕竟是虚的层面,不一定是大家同感的东西,所以是软指标,不一定有普适性

作者: mykonka    时间: 2017-11-16 09:37
月经贴了,搞不清楚就别去踩坑吧

作者: owaly    时间: 2017-11-16 09:37
你每疏解一段路口,下游路口压力就会小一些,是能感知到效果的,不是说非得全疏通了才有效,这道理难道不明白?
作者: razardo    时间: 2017-11-16 09:38
实践一下就知道了~~多想也没用
作者: tltt0    时间: 2017-11-16 09:43
owaly 发表于 2017-11-16 09:37
你每疏解一段路口,下游路口压力就会小一些,是能感知到效果的,不是说非得全疏通了才有效,这道理难道不明 ...

好吧,你把前面环节都疏通了,但是,最后环节,发声单元的导线焊锡,不是把前面的努力都局限住了?

作者: gebegebe    时间: 2017-11-16 09:44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 ... =2003801&extra=
作者: tltt0    时间: 2017-11-16 09:50
gebegebe 发表于 2017-11-16 09:44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03801&extra=

我不否定单独的线材有其物理特性,我只是说,你线材换的再好,还是要接到终端上。那么耳机连接发声单元的导线和焊材的物理特性,不是依然没被改变吗?

作者: renmin43    时间: 2017-11-16 09:52
其实每个环节都很重要,机器里面的由厂家负责,焊接、接插、机内线、屏蔽都很重要,厂家都会考虑到,当然也是有成本的,这就是发烧产品和普通产品的区别。

连接线是发烧友能调整的,影响也很大,毕竟是整个系统的重要环节,很多厂家在产品说明书中都会说明,需要用优质连接线。

楼主要是对这些不在意,大可拿个手机听音乐,这里是发烧友的论坛,就别来自寻烦恼了。
作者: notus    时间: 2017-11-16 09:54
tltt0 发表于 2017-11-16 09:33
问题是,短板更应该在焊材,印刷线路上,元件针脚,芯片引脚这些方面的材质,都是大批量生产的东西,连接 ...

你有什么证据表明这是短板而线材不是短板呢?这不都是自己瞎想吗

作者: tltt0    时间: 2017-11-16 09:55
renmin43 发表于 2017-11-16 09:52
其实每个环节都很重要,机器里面的由厂家负责,焊接、接插、机内线、屏蔽都很重要,厂家都会考虑到,当然也 ...

呵呵,冠个发烧友的头衔这么了不起,以为是亿元俱乐部了?你咋不挂个牌子,非发烧友和狗不得入内!

作者: 户川汐音    时间: 2017-11-16 09:59
在尚未证明所谓的短板效应在hifi中的确切存在前,就先将其他领域的概念生拉硬拽进来作为论证的核心,是很不负责任的。
顺便提一句,如果你自己真正动手实践过的话,就应该会知道更换机内线和焊锡对于声音的改变也是相当明显的。
作者: tltt0    时间: 2017-11-16 10:01
notus 发表于 2017-11-16 09:54
你有什么证据表明这是短板而线材不是短板呢?这不都是自己瞎想吗

你有什么证据说就线材是短板,其它环节不短?怎么证明自己不是瞎倒腾?前面有人说了,还是三大件固定了,只好线材微调,说到底,还不是因为三大件没法自己去拆开鼓捣。再说到底,你买三大件,肯定买时都是自己当时满意的效果,结果听一段,你自己的听感发生了变化,才又想调整了。再说到底,就证明听感这个东西靠不住,是变化的。
所以,盲目发烧是个目的不明确的过程。今天说找到最终喜欢声音的,可能过两年又要变了。

作者: 笨鸟先肥    时间: 2017-11-16 10:14



所以归根到底是个信仰问题。

和烧香拜佛、老中医以及中华鳖精的道理一样。

作者: owaly    时间: 2017-11-16 10:18
tltt0 发表于 2017-11-16 09:43
好吧,你把前面环节都疏通了,但是,最后环节,发声单元的导线焊锡,不是把前面的努力都局限住了?

说的没错,会限制住,但前面做的努力不会白费,只是效果弱化了。。
事实上机内线路径短,不经过接插件,只要不是做的不合格,失真远远小于机外线。。
当然你也可以尝试直接更换更高端的机内线,效果会更明显。最简单的尝试是换保险丝,比换线材变化更显著。。

作者: superwkp    时间: 2017-11-16 10:23
线材就是脑放加成,大奥也用的无氧铜线而已
作者: tltt0    时间: 2017-11-16 10:24
户川汐音 发表于 2017-11-16 09:59
在尚未证明所谓的短板效应在hifi中的确切存在前,就先将其他领域的概念生拉硬拽进来作为论证的核心,是很不 ...

呵呵,我提个科学问题,咋又要被说成不负责任了,不负了什么责任?我拦不住你花钱折腾吧?我能拦住别人花钱折腾吗?我说个科学原理,就挡了厂家的财路?

所以,我还真不明白我咋不负责任了。

那么借某些概念炒作,掏消费者钱包的,倒很负责任了?

作者: tltt0    时间: 2017-11-16 10:27
owaly 发表于 2017-11-16 10:18
说的没错,会限制住,但前面做的努力不会白费,只是效果弱化了。。
事实上机内线路径短,不经过接插件, ...

你说的是我目前看到的最有分量的解释。所以说,明明白白发烧才是真,稀里糊涂,不明原理瞎鼓捣,完全凭感觉走,并不服众。

作者: 户川汐音    时间: 2017-11-16 10:29
本帖最后由 户川汐音 于 2017-11-16 10:31 编辑
tltt0 发表于 2017-11-16 10:24
呵呵,我提个科学问题,咋又要被说成不负责任了,不负了什么责任?我拦不住你花钱折腾吧?我能拦住别人花 ...

你这可算不上科学问题,顶多算自己拍脑袋生拉硬拽弄出来的民科。
就拿你自己说的话为例:

“就像城市公路,路口那么多,最终的通行效率,并不取决于路面铺的多好,还在于路口的梗阻效应”


如果类比到电流上,电流的通行效率你准备怎么算?是算电流大小的安培值?还是算电子在导体中定向移动的速度?
对电流的梗阻效应你准备怎么算?是算电阻值?还是算导体的电阻率?还是算导体的横截面面积?


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说什么,纯粹靠YY提出一堆根本没有任何科学原理支撑的民科理论,放到论坛误导他人,这难道还不够不负责任吗?
当然你也不可能真正拿出一套详细的理论来,因为那样你的荒谬就会立刻被揭穿。只有靠这种若有若无的类比,你才能骗到人。

作者: tltt0    时间: 2017-11-16 10:35
户川汐音 发表于 2017-11-16 10:29
你这可算不上科学问题,顶多算自己拍脑袋生拉硬拽弄出来的民科。
就拿你自己说的话为例:

好吧,请你说出音响界为什么不适合公认的科学原理?还民科,你是军工科技?军工科技也是领先民用科技,而没听说超科学原理和反科学原理。


作者: serapha    时间: 2017-11-16 10:36
换线有没有效果,自己听一下比较一下不就知道了吗?

听得出来就选择更好的,听不出来就不折腾。

多简单的事情,不明白你为何纠结这种问题。


作者: 户川汐音    时间: 2017-11-16 10:37
tltt0 发表于 2017-11-16 10:35
好吧,请你说出音响界为什么不适合公认的科学原理?还民科,你是军工科技?军工科技也是领先民用科技,而 ...

我再重复一遍,你说的这些玩意根本没有任何什么“公认的科学原理”,你只是在没有任何证明的情况下把交通科学领域的结论生拉硬拽搬到电学上。

作者: 天空上尉    时间: 2017-11-16 10:39
烧久了自然就懂了。只能说线的差别可不止电阻的区别

作者: tts43    时间: 2017-11-16 10:40
有一本书上说过,作者测试了某个耳机的线,其中分布电容异常的大,通过这种方法改变了耳机的响应。这不是什么提升。

当然神线的作者知不知道自己的线有多大分布电容这是另一个问题。
作者: notus    时间: 2017-11-16 10:41
本帖最后由 notus 于 2017-11-16 10:43 编辑
tltt0 发表于 2017-11-16 10:01
你有什么证据说就线材是短板,其它环节不短?怎么证明自己不是瞎倒腾?前面有人说了,还是三大件固定了, ...

我可没说线材就是短板,可是你却明确的说了机内线等等是短板.你想讨论问题,就要想明白了再说话.
我的意思是说,这些都有可能是短板.而如果非要论证一下,线材更容易是短板,因为线材是信号输入的第一道,相当于信号的初始值,而且线材也顺便影响了系统的输入,一个系统的评估需要看初始值和系统内的输入.线材这两方面都占了,你说是不是短板?
至于机内线,无论你如何调,都调不了系统初始值,对系统的影响相对要小.
这都不用去搬什么 DSP 之类的知识,简单的控制理论就能想明白的事情.
作者: tltt0    时间: 2017-11-16 10:47
户川汐音 发表于 2017-11-16 10:37
我再重复一遍,你说的这些玩意根本没有任何什么“公认的科学原理”,你只是在没有任何证明的情况下把交通 ...

呵呵,原来我用公路做个比喻,被你理解成这是“民科”。啥也不说了。

作者: mrldt    时间: 2017-11-16 10:50
想不明白就不用去想了,有钱或是有这个时间就去试试。
作者: lagulia    时间: 2017-11-16 10:55
本身是个哲学问题。实际改变是物理学问题。觉得改变是心理学问题。没变化是玄学问题。建议盲听。
作者: 户川汐音    时间: 2017-11-16 10:56
tltt0 发表于 2017-11-16 10:47
呵呵,原来我用公路做个比喻,被你理解成这是“民科”。啥也不说了。

哦,那我也做个比喻,搭建hifi系统就像盖房子,多盖一层房子就高一点,多盖一层房子就高一点,盖的层数越高房子就越高,所以没什么乱七八糟的“梗阻效应”,只要多花钱,声音水平就更高。

是不是满意了?

你还是没搞懂,我一直喷的就是你这种毫无根据的比喻。

作者: hrmdadi    时间: 2017-11-16 10:58
不好好听歌,,老研究什么旁门左道
作者: tltt0    时间: 2017-11-16 11:01
户川汐音 发表于 2017-11-16 10:56
哦,那我也做个比喻,搭建hifi系统就像盖房子,多盖一层房子就高一点,多盖一层房子就高一点,盖的层数越 ...

你这个比喻不恰当,你忘了,房子不是想怎么盖就怎么盖,想加多高就多高,那是地基制约了的,还有承重力,预应力等等科学计算,胡盖会塌哦

作者: tltt0    时间: 2017-11-16 11:03
hrmdadi 发表于 2017-11-16 10:58
不好好听歌,,老研究什么旁门左道

哈哈,我在边听边想呢。这样我就不会去纠结有没有恶声了

作者: 户川汐音    时间: 2017-11-16 11:03
tltt0 发表于 2017-11-16 11:01
你这个比喻不恰当,你忘了,房子不是想怎么盖就怎么盖,想加多高就多高,那是地基制约了的,还有承重力, ...

我这比喻比你的恰当多了,hifi系统整体来说越贵的声音越好,这符合事实。
你那是什么玩意?按你的什么“梗阻效应”的说法,是不是线材越粗越好,把机内线和pcb板布线全换成乱七八糟东扭西歪奇粗无比的飞线,声音顿时巨大提升?

作者: tltt0    时间: 2017-11-16 11:09
户川汐音 发表于 2017-11-16 11:03
我这比喻比你的恰当多了,hifi系统整体来说越贵的声音越好,这符合事实。
你那是什么玩意?按你的什么“ ...

好吧,你使劲盖,越高越好,高屋建瓴,金钱与智商俱高,身心与白云齐飞。

作者: sasawang    时间: 2017-11-16 11:09
为什么日经贴总是能引战,自从绿坛创办以来这问题就没有过结果。
作者: tltt0    时间: 2017-11-16 11:14
sasawang 发表于 2017-11-16 11:09
为什么日经贴总是能引战,自从绿坛创办以来这问题就没有过结果。

因为有人总不会好好说话,说不出道理就只好起急。因为有人沉溺在坑里无力自拔,还要把别人拉下坑。

作者: wudiyuehun    时间: 2017-11-16 11:39
把迈巴赫换上五菱宏光的胎,这个胎直接和地面接触,而且成了整车的短板,那么这个迈巴赫的行驶品质就和五菱差不多了吗?爆胎了都秒杀破五菱啊
作者: 前进    时间: 2017-11-16 11:46
改变
就像 你不能吃到纯天然的饲料养的猪肉
但是可以烹调的技术更好

发现你说的和线材是没有关系的两个方面了吗?


猪肉虽然品质不是最好的,但是活着就必须吃 不能放弃对后端烹调技术的追求和掌握

作者: renmin43    时间: 2017-11-16 11:51
tltt0 发表于 2017-11-16 09:55
呵呵,冠个发烧友的头衔这么了不起,以为是亿元俱乐部了?你咋不挂个牌子,非发烧友和狗不得入内!


这位兄弟,发烧友本身就是略带讽刺的说法,就是脑袋发烧了,正常人是不会管线材啊、避震啊这些细枝末节的声。

您的看法就是正常人的看法,就别和我们这些不太正常的人厮混了。

作者: tltt0    时间: 2017-11-16 11:57
前进 发表于 2017-11-16 11:46
改变在
就像 你不能吃到纯天然的饲料养的猪肉
但是可以烹调的技术更好

如果一定要这么比喻,

“高保真”算是音响界的一个高标准吧?

“纯天然”应该算是饮食界一个高标准吧?如果按着音响界概念走,那纯天然应该以血食为最高境界。但少有人这么吃。

反之,音响界要按着饮食界的烹调概念走,又何谈高保真呢?

作者: 前进    时间: 2017-11-16 12:03
tltt0 发表于 2017-11-16 11:57
如果一定要这么比喻,

“高保真”算是音响界的一个高标准吧?

高保真是保真重放 重放 重放 重放

唱片数据---前端信号的重放 不过不失 追求损失少 还原


把原材料和时间顺序排在后面的加工 和你说的机器内部等传输过程 和线材的传输过程----进行对比
是一种比喻
是让你明白,你说的内容和线材是“前”和“后”两个没有关系的方面

两个方面有矛盾 不互相抵触 没有非此即彼的取舍或对立的关系

作者: wangerw    时间: 2017-11-16 12:10
本帖最后由 wangerw 于 2017-11-16 12:41 编辑

最关键的问题在两点,第一,奸商可以借此大赚特赚。第二,渴望高潮的烧友们可以可劲自嗨。
参考几万十几万的包包手表,价格那么高肯定不是因为装的多结实报时准确耐用,给别人给自己装逼是才是主要用途。
作者: coldcell    时间: 2017-11-16 12:53
这道理,你要从原理上来推导,就明白了
任何技术的实现,一般来说,都距离理想状态有点远,比如现实世界的计算机技术,比如现实世界的xx主义,音响也是,理论上可以制造出近乎完美的音响系统,但是却不符合人性,所谓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当你从原理推导出一套完美的音响,再来对比下现实世界的音响,也许会明白,现实音响只是可能音响的n种可能性当中的一种,当把音响分成比如这样的音源、放大器、扬声器、周边的架构的时候,就有路径依赖了
回到这个问题上,给一个一千块的耳放插一根一万块的电源线到底合理不,当音响工业流水线到了普通消费者这一层的时候,他所能掌控的改变其实也没有多少了,普通发烧不如DIY,DIY不如自己设计制作,自己设计制作不如制定标准,制定标准不如掀起一场技术革命,技术革命不如扭转生存价值观,一切都是套路。。。
作者: fycsd37862    时间: 2017-11-16 12:55
和楼主有同样的疑问。
作者: ice-blade    时间: 2017-11-16 13:02
自己买条线听听不就知道有没有用了?或者不买,去找押金付费试听。实践才出真知
作者: silaoshuwei    时间: 2017-11-16 14:49
我想说的是,听觉和视觉不一样,听觉去听好听的音乐没法用科学知识来论证,但视觉不一样,数码高清和以前的相比确实可以用科学论证。也就是好听的和好看的感受不一样。
作者: kotaku001    时间: 2017-11-16 15:01
很多周边作用都很神奇,但单凭普通发烧友上学学那点知识确实解释不了,不然也就不会觉得神奇了。。
当然肯定有人解释的了,这部分人要么不是烧友,要么不乐意在论坛上给你解释罢了,给你解释了你也不知道他说的真的假的,往往还被攻击,又何必趟这浑水。。
既然不懂我们就多多实践吧,没钱也可以曾听,听多了起码有感性认识,不至于井底之蛙。。再回忆自己以前的问题可能会觉得可笑。。
作者: fixbug    时间: 2017-11-16 15:51
老烧会把里面焊锡吸掉重新焊
作者: 冥煮豆匙    时间: 2017-11-16 17:04
还有磨机的呢,换线算啥
作者: tts43    时间: 2017-11-16 17:54
真要纠结就别用焊锡,直接铜铜焊接,使用气体保护焊,这在工业上都是应用广泛的手段了。
作者: 冰冰啊    时间: 2017-11-16 18:16
线材和耳机一样,没有什么最好,但至少要不垃圾,耳机上千基本上就不会坏到哪去,线材也是这样,至少要一两百的线吧,如果用着5块钱的线还说线材无用,那真是没办法了。
作者: bryce    时间: 2017-11-16 21:01
把线材看成元件去理解,比如把线材当成运放,万元机很多用2元一颗的5532,线材不在乎贵贱,也是调音的一个成分
作者: cfan7777777    时间: 2017-11-16 21:09
很简单的问题你,你有音源、耳放、耳机,是不是更换其中任何一个都会有提升,按你的说法,你换完音源,耳放、耳机就变成瓶颈了,难道就不会有提升了吗?
线材也是这样
作者: subdeath    时间: 2017-11-16 21:56
本帖最后由 subdeath 于 2017-11-16 21:58 编辑

某个地方的内部梗阻不会完全抵消其他线材的积极作用。除非不通电了故障了

线材可以提升素质,或者没什么素质提升但是可以调音,听着满意。

当然还有那几个熟悉的id,不辞辛劳滴在每个贴里布道大家线材无用论和商家奸滑论。你们辛苦了,有空去医院看一下红眼病吧。
作者: fagold    时间: 2017-11-16 22:22
楼主,过去我和你一样想不通,现在想通了。因为整个hifi系统比较核心的部分就是信号放大。dac 耳放可以把很弱小的电流放大到可以驱动耳机和音箱,具体倍数不知道,可能几千倍。所以,有一些微小的不同或变化,经过几千倍的放大后就会比较明显。好比晚上,一看出去一片黑。但是,戴着微光夜视仪的人,就可以看见各种人和事物。所以,我觉得线材会对最终出来的声音有影响,并没有恶化还是优化一说,完全需要结合自己的系统来调整。所以,线材是调味品。最重要的还是四大件,片源、音源、功放和喇叭。
作者: tonie    时间: 2017-11-16 23:05
线材达标及格就好。。反正也没钱折腾那个几千几万的。
作者: 笨鸟先肥    时间: 2017-11-17 04:45
本帖最后由 笨鸟先肥 于 2017-11-17 04:46 编辑
fixbug 发表于 2017-11-16 15:51
老烧会把里面焊锡吸掉重新焊




错,

老烧会用意念把里面焊锡吸掉,然后用意念把它们换成天上有地下无的外星焊料。


如果意念不奏效, 就用文学。

作者: 前进    时间: 2017-11-17 05:14
wangerw 发表于 2017-11-16 12:10
最关键的问题在两点,第一,奸商可以借此大赚特赚。第二,渴望高潮的烧友们可以可劲自嗨。
参考几万十几万 ...

有三种 一种是用最差的“免费”机线 一种是以千计算的一根线 大部分都是最极端的这两种


正常的做法是用国产十几元 几十元 到两百多 四百元以下的 大部分用几十元的就可以了  比机线能发挥性能的多

可惜 很多人坚持用机线 大骂用几千元的

作者: ranwanui    时间: 2017-11-17 09:08
系统工程的关键在于找到短板,然后补齐短板,系统就会显著提升。
HIFI就是一个系统工程。
作者: 天空家族の风    时间: 2017-11-17 09:14
最后还看预算和搭配
作者: michaellink    时间: 2017-11-17 09:18
离耳机/音响越近的线材,比如耳机线,喇叭线,就对听感影响越大。

楼主忽略了一点,电源线进到机器后是经过变压的,在电源线上跑的电流电压,解码内的电流电压,耳放里的电流电压,耳机线上的电流电压,都是不一样的。并不能类比为,串连起来都是同样的电流这样。其实我以前也是有这样的疑问的,但随着接触的越来越多,尤其是经常去听朋友的箱子系统(箱子系统下对线材变化的反应远比耳机明显),不同的线确实是对音质有影响的,是一种变相的调音。

举个简单的例子,原线下的hd800和升级线下的800,有的升级线下细节更清楚,背景更黑;有的升级线下味道更浓郁;有的升级线下高频更华丽更细腻。

看lz的样子还没怎么接触过台机,当自己玩台机的时候就知道,线材确实是有作用的。

但是还需要清楚一点,线材是当整个系统成型后的微调,并且,只有在前端达到一定水平以后才有用线材微调的必要,因为线材产业的固有原因,线材的性价比都是很低的。比如你只有一个两千块的解码,一根有正面作用的电源线起码得1k左右把,那你还不如直接升级解码。但当你的解码两万的时候,下一步升级就是五万的解码了,这时候你两三千块给解码搭配一个合理的电源线能带来更让人安定的声音,消除掉毛刺,提升音乐味,等等。

再就是,希望楼主千万不能抱着,线材是玄学,科学第一这样的心态急于给线材定结论。因为声学,前端,里面大有学问,都是你我这样的外行了解不到的。

实践出真知。
作者: tltt0    时间: 2017-11-17 09:33
michaellink 发表于 2017-11-17 09:18
离耳机/音响越近的线材,比如耳机线,喇叭线,就对听感影响越大。

楼主忽略了一点,电源线进到机器后是 ...

谢谢,说的很细致很耐心,有说服力。我心悦诚服的受教了。你是这贴里,第二个既讲道理,又讲知识的。

作者: dongdr    时间: 2017-11-17 09:56
支持lz,多提这样的问题,发烧才能理智
作者: 某Krystal    时间: 2017-11-17 10:43
户川汐音 发表于 2017-11-16 10:56
哦,那我也做个比喻,搭建hifi系统就像盖房子,多盖一层房子就高一点,多盖一层房子就高一点,盖的层数越 ...

安联?
作者: fda8080    时间: 2017-11-17 10:59
设备没过10万别玩线,别玩电,啥都别玩,听个响听到退烧为止。满意了吧
作者: fixbug    时间: 2017-11-17 11:06
第一句就不对了,信号线不是只导电就行,有传输指标要求的
作者: vdgame    时间: 2017-11-17 14:39
我没啥好设备,都是些几千的耳机、解码、耳放啥的,换线、换线电,没听出任何区别。所以我的结论是:没有金耳、没几万的耳机、设备,还是别啥折腾了,好好的听音乐不好吗?
作者: 芽牙乐    时间: 2017-11-17 15:38
我认为线材是调音用的,声音信号在线内传输确实是不同频率会有不同阻抗,线从各个方面都会改变这种阻抗。
换线可以改变音色,你可以说哪个音色更适合哪种人,但不能说谁的音色更好,因为音色是个人喜好问题,没有标准。
但是,我不认为换更贵的线会提升音质,注意是提升音质,我认为好音质只有四点:
尽可能低的谐波失真;
尽可能大的动态范围;
尽可能宽的频响范围;
尽可能平的频响曲线;
各家监听音箱用的都是最普通的机线,无非是想听到统一的声音。

换更贵的电源线无非可以带给你直观的享受,享受花钱的感觉罢了。用仪器测电信号是有区别的,电声测试是没区别的,盲听也是听不出的。
作者: 天将明    时间: 2017-11-17 16:31
科学讲究实践,即使是基本的物理原理,也源自观察生活,也就是实践。

烧友并不是电子电气专家,不懂很正常。事实上,买hifi也好,买很多其他东西,我们并不能从原理上解释为什么好的好,坏的坏。而真正的判断依据,一部分来自实践,一部分来自外界信息。

辩论不如实践,当然实践也得买,买就得花钱。不想在线上花钱的朋友,不买很正常,我就不想买线(虽然我买了)。顺其自然吧。
作者: ashteki    时间: 2017-11-17 18:31
请不要用你的初中高中知识来臆测,这是民科。
至少学了材料学再来发表高见吧?
作者: 我叫lee    时间: 2017-11-17 18:45
改变了就会有变化而不是提升
作者: comixxing    时间: 2017-11-17 19:05
笨鸟先肥 发表于 2017-11-16 10:14
所以归根到底是个信仰问题。

和烧香拜佛、老中医以及中华鳖精的道理一样。

呵呵,还是有一定道理

作者: 九月烽火    时间: 2017-11-17 19:50
楼主自己去个耳机店,问店主要条线,找两个一样的耳机,一个原线,一个换线,自己听下就知道了,一耳朵区别,没什么好说的
作者: 灵梦唯一客户    时间: 2017-11-17 20:51
我的理解是,好线材是让你发挥你器材的真正实力
作者: cqzl327    时间: 2017-11-17 21:33
tltt0 发表于 2017-11-16 09:35
我觉悟了,别人未必觉悟,我不是自扰,只是讲科学原理,而庸人自误和庸人误人,比自扰更可怕,况且谁是庸 ...

我早就参悟这个噱头了。
还有调音那个虚假骗钱的伪命题我也参透了。

作者: shengshting    时间: 2017-11-18 01:13
首先你说对了一半,确实所有的因素都会对最终的结果造成影响,所以说高价的设备换线很容易听出来差异,这也是为什么设备布线原则都是线在可拆装的情况下尽可能的短的原因。现在的电源线和信号线
有的铺设连接都需要好几米,所以说有如此大的长度,确实线材也是调教系统重要的一部分。

其次对于线材,我觉得换线的感觉可以理解成染色,最后出来的声音是各种色彩混合后的结果。线材的本质确实如你所说是用来传导的,但是不同的材质和编织工艺出来的声音是不同的。
按照上面的理解就是染的色也是不同的,所以会导致结果发生变化。
我个人的听音观是首先必须是还原准确,层次分明。这是大前提。当钱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满足了。很多买线,特别是天价线材和设备的也有人去买,是他有特别的音染。
或许是物以稀为贵,外加上工艺复杂。老板们愿意买单,或者是他确实就很中意这种声音,所以他会去花钱买。其次还有避震,电源处理之类的观点看似玄学,但是去做了确实会有或多或少的效果。

个人观点,欢迎交流。
作者: boxerlc    时间: 2017-11-19 05:58
模拟线材:好的线材对比劣质线材,能够提升信号的传输质量。而线材的质量达到一定水准之后,调音的作用要大于提升信号质量的作用。线材是电路的一部分,本身不可能让输出的信号比输入的信号更好。不过不同的线材因为结构材质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的阻抗,串联在电路里会对电路的性能产生影响,从而导致音质的区别,比如调整频率不同成分的比例,你可以把模拟线材的作用比作EQ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模拟信号线不是越贵越好,还要看和自身系统的搭配。

数字线材:数字信号最大的敌人是jitter(时基抖动),好的数字线有助于减少抖动的引入。数字线虽然传输的只是高低电平,似乎不同意出错,但是数字信号的波形质量也是相当重要的。数字信号传输的是方波,方波的上跳沿和下跳沿带有信号的时钟信息,倘若信号的波形有了变化,那么检测到上跳沿和下跳沿的时机就会收到影响,从而引入时钟的抖动,时钟的抖动会导致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转换的失真。不过由于各种始终重整技术的引进,信号传输时引入的jitter可以被一定程度的消除,不过我倾向于相信技术都是有局限性的,使用高质量的数字信号线有助于从源头上减少jitter。

我说的都比较粗浅,如有错漏,恳请大家指出。


作者: ilsese    时间: 2017-11-19 09:13
把hifi线当成机器就想通了
作者: bajian168    时间: 2017-11-19 13:17
恭喜楼主终于想明白了
作者: 最强卡卡西98    时间: 2017-11-19 13:18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 ... 6202&highlight=                     希望你帮到你,虽然还没写完,
作者: loujch    时间: 2017-11-20 15:21
wangerw 发表于 2017-11-16 12:10
最关键的问题在两点,第一,奸商可以借此大赚特赚。第二,渴望高潮的烧友们可以可劲自嗨。
参考几万十几万 ...

这句话是真理啊

作者: szcqcc    时间: 2017-11-20 18:20
这个世界除了科学还有玄学,存在即合理
作者: gyweilu    时间: 2017-11-20 20:06
因为我想花线了又不想买新设备。。升级线材玩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