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看了几篇现代/古代科技PK讨论贴后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gorger    时间: 2017-11-2 09:30
标题: 看了几篇现代/古代科技PK讨论贴后有感
总搞不明白为什么总是有人吹新不如旧,数播不如CD、CD不如LP、LP不如留声机!就我们烧友最牛掰?!别人专业科学家、工程师都是吃干饭的?!
机械传动系统的稳定性总比不上纯电子的吧?固态、USB这些新生存储方式还是比硬盘、软盘、磁带优越吧?人类科技始终是在进步,虽然是否最终有好结果是另当别论。
怀旧没问题,但不能动不动就说现在更低噪声更低失真更稳定的技术反而更差了。这些人就是让失真和噪声煲好耳朵了,没了不习惯。


作者: rails    时间: 2017-11-2 09:35
吓我一跳,还以为那个动不动就吹自己写播放器的那个又出来了

作者: nosounds    时间: 2017-11-2 09:43
你说的是PK大师吧

因为人家有信仰
作者: ModredKissshot    时间: 2017-11-2 09:57
lz第一段逻辑问题很严重……
作者: zhangran1z    时间: 2017-11-2 11:49
rails 发表于 2017-11-2 09:35
吓我一跳,还以为那个动不动就吹自己写播放器的那个又出来了

现在又有了个脑放君,众筹做耳机,数据吊打HD800s。
作者: daniel_梵歌    时间: 2017-11-2 12:08
现在的数播要干过cd确实不容易(至少同价格是一点机会都没有);同样的,同价的cd机也干不过黑胶
技术是有的,但是技术本身是不计成本的
——说白了好的数播干掉黑胶是有可能的(不同价格的),当然你的钱包做好出血的准备就行了
作者: tttt2017    时间: 2017-11-2 12:08
本帖最后由 tttt2017 于 2017-11-2 12:10 编辑

不推新怎么知道人们是否会喜欢呢?推新是对的,CD的出现也是对的,就信噪比,检索的方便性而言可以秒杀黑胶。但是既然有了比较就应该互较短长,不能一味相信旧不如新,今非昔比,那反而是郑人买履,故步自封的机械思维。
现在人们在经历了时间检验后认为黑胶的浑厚,高密度的特质是欣赏音乐重要的部分,所以又要返回黑胶。
音响的现代声也是一样的,物极必反,也可能又回到经典声模拟声音箱设计。因为音箱也是人文的产物,并不受限于科技,人耳的进化不可能几十年就变,音箱是给人听服务于人类的,不是服务于仪器的。
作者: cyzwanwy    时间: 2017-11-2 12:11
这是钓鱼贴啊

作者: 雾风尘    时间: 2017-11-2 14:23
数字就是肯定不如模拟啊,最多逼近模拟。这个稍微懂点知识的人应该都能理解吧
作者: gorger    时间: 2017-11-2 15:14
雾风尘 发表于 2017-11-2 14:23
数字就是肯定不如模拟啊,最多逼近模拟。这个稍微懂点知识的人应该都能理解吧

数字只能无限接近模拟这个当然明白,但现在从录音到回放如果都是超高采样的话,已经非常非常非常接近人耳可辨界限了。音响系统中其他因素对“音质”的影响更大。另外,数字跟数字比的时候,数播凭什么要比不上CD呢?甚至有大神们认为SACD比不上CD。
新胆为什么比不上旧胆呢(炒得火热超贵)?新箱(耳)比不上旧箱(耳),,新型运放比不上旧的,新线材比不上旧线材,,,唉,,, 太多举不完的例子。


作者: jagatara    时间: 2017-11-2 15:18
封你做太白金星
作者: gorger    时间: 2017-11-2 15:32
daniel_梵歌 发表于 2017-11-2 12:08
现在的数播要干过cd确实不容易(至少同价格是一点机会都没有);同样的,同价的cd机也干不过黑胶
技术是有 ...

这个要看档次。三万以内的LP盘根本不能入耳,同价位CD有些能属入门级了;但五万~十万开始就是LP的天下,然后总体百万元及以上的系统就看各家设计了和用家功力。
由于商业市场原因造成数播成品比不上CD属于非技术因素,后面解码及模拟输出部分其实都是一样,电子播放比不上机械传动是说不过去的,造成的结果是数播在高端和低端都能胜CD和/或SACD,中端就是传统CD机的天下了。
烧友烧的是银票大家都明白,但动不动拿银票来作一刀切的判断标准是不可取的。

作者: gorger    时间: 2017-11-2 15:32
ModredKissshot 发表于 2017-11-2 09:57
lz第一段逻辑问题很严重……

愿闻其详~~~

作者: zhangran1z    时间: 2017-11-2 15:44
daniel_梵歌 发表于 2017-11-2 12:08
现在的数播要干过cd确实不容易(至少同价格是一点机会都没有);同样的,同价的cd机也干不过黑胶
技术是有 ...

数播和CD有可比性,但我认为黑胶是另一个次元的产物,强行拉出来比不太好。
数播的优势是音源文件基本全免费,各种高码率DSD加持,能够最便利的听到好声。
CD的优势是音源来源相对可靠,只要买的是正版碟,不会打不过网上下载的无损。
黑胶的话在我的理解下是基本没有优点的,碟片贵,资源少,转盘贵,保养麻烦,性噪比感人。
也就是声音鲜活感还可以,但非常不适合接耳机系统,只有箱子系统下可以玩。

作者: daniel_梵歌    时间: 2017-11-2 15:49
zhangran1z 发表于 2017-11-2 15:44
数播和CD有可比性,但我认为黑胶是另一个次元的产物,强行拉出来比不太好。
数播的优势是音源文件基本全 ...

反正从目前来看,我个人认为数播是“真·土豪”的玩物太低端的还不如pcfi算了,何苦去搞什么nas的香炉;稍微好点的数播,3万往上了

从性价比的角度看,中端的cd一体机虽然本身的性价比下降了,但是相比于pcfi、数播fi,还是划算的
当然这只是我一家之言。也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去走这种老路——自己开心就好

作者: ModredKissshot    时间: 2017-11-2 15:50
gorger 发表于 2017-11-2 15:32
愿闻其详~~~

反复看了几遍才看懂lz对不住
作者: daniel_梵歌    时间: 2017-11-2 15:53
本帖最后由 daniel_梵歌 于 2017-11-2 15:57 编辑
gorger 发表于 2017-11-2 15:32
这个要看档次。三万以内的LP盘根本不能入耳,同价位CD有些能属入门级了;但五万~十万开始就是LP的天下, ...

我是坚信数播最终能完全取代cd机的
但是数播现在完全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技术不成熟——也就意味着性价比是不高的但是这种成熟需要的时间,我等不起
——我也没有足够的投入去用更高的价格,换得同等的音质
至于你说的,几十万的高端产品,不属于我等屁民关心行列。。。我自己的理想系统,一套能到10万就是最终形态了


作者: gorger    时间: 2017-11-2 16:05
daniel_梵歌 发表于 2017-11-2 15:53
我是坚信数播最终能完全取代cd机的
但是数播现在完全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技术不成熟——也就意味着性价比 ...

明白兄弟的意思了!也看了你楼上上的回复。的确不如PCHIFI算了,但至于NAS嘛有其便利性,土豪们房子大、系统多,像WIFI热点一样用起来的确方便点。

其实我这里“数播”是广义的,用词可能不贴切,但是用于泛指无传统机械拾取信号介质的播放设备。

作者: erjiac    时间: 2017-11-2 16:08
雾风尘 发表于 2017-11-2 14:23
数字就是肯定不如模拟啊,最多逼近模拟。这个稍微懂点知识的人应该都能理解吧

1.你的模擬很可能根本是從數字轉過去的
2.數字不如模擬有很多條件,稍微懂點跟完全不懂是沒有區別的

作者: erjiac    时间: 2017-11-2 16:11
事實上覺得黑膠好聽的理由很可能根本不是因為黑椒是模擬
而是黑膠噪聲高,耳朵聽著比較習慣,數字的噪聲太低了,耳朵反而不能適應
作者: daniel_梵歌    时间: 2017-11-2 16:13
gorger 发表于 2017-11-2 16:05
明白兄弟的意思了!也看了你楼上上的回复。的确不如PCHIFI算了,但至于NAS嘛有其便利性,土豪们房子大、 ...

嗯嗯。其实数播还有一个缺点,我说的不是pcfi,当然这个点可能有些人没注意到
那就是要玩数播,必须家里有台电脑(台式机或者笔记本)来管理nas的文件
当然有人会说,谁家没个电脑呢
——对啊,谁家没个电脑呢,可是这个电脑是不是也是这个系统的一部分呢?哪怕是一台2000块的笔记本,缺了总是不行的

作者: 雾风尘    时间: 2017-11-2 18:09
erjiac 发表于 2017-11-2 16:08
1.你的模擬很可能根本是從數字轉過去的
2.數字不如模擬有很多條件,稍微懂點跟完全不懂是沒有區別的

黑胶价格高的都是老盘啊。。怎么可能用数字转的。。
而且我觉得黑胶比cd就是立体得多。。有现场感,这应该不是底噪的问题吧


作者: wgq1991    时间: 2017-11-2 20:32
daniel_梵歌 发表于 2017-11-2 16:13
嗯嗯。其实数播还有一个缺点,我说的不是pcfi,当然这个点可能有些人没注意到
那就是要玩数播,必须家里 ...

二百块的树莓派就能实现嘿嘿

作者: kotaku001    时间: 2017-11-2 21:33
其实数字源的好坏,主要拼的是如何最大程度抵消掉编码解码造成的影响,以无限接近模拟直入直出的程度。。
所以数字拼不过模拟是很好理解的。。数字媒介主要的优势是容易保存且保存时间可以无限长。。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17-11-3 00:15
雾风尘 发表于 2017-11-2 14:23
数字就是肯定不如模拟啊,最多逼近模拟。这个稍微懂点知识的人应该都能理解吧

是你不明白,傅立叶变换在一定频域内理论上是可以完全还原的。当然在执行过程中会产生失真,可是模拟也有失真啊。如果量化的话,还真是模拟失真更大,只是这种失真人类比较习惯所以听起来不难受而已
作者: 雾风尘    时间: 2017-11-3 13:33
sidewind 发表于 2017-11-3 00:15
是你不明白,傅立叶变换在一定频域内理论上是可以完全还原的。当然在执行过程中会产生失真,可是模拟也有 ...

求论文或者数据支撑你的“如果量化的话,还真是模拟失真更大”

作者: gorger    时间: 2017-11-3 13:35
jimguo 发表于 2017-11-2 19:26
很多人不去做全局把握,难免跟着鄙人后面做评价,这样首先自己就在人后了。
首先要关心录音本身。器材仅仅 ...

是的,非常认可原始录音的决定性作用;假设是同一素质录音设备,远场、近场、人头、录音室录音都会有很大差别。后面的一大堆我觉得是末端扬声器起到次要决定性作用,因为对比起现代数码技术的超低失真和模电技术的“次”低失真,喇叭的失真是真的很大了。想要高保真就要各个环节互补平衡来“玩”失真了,玩音箱的还要考虑听音环境布置。

至于LP,宽频和线性特性不假,但稳定性太低,先不说盘片会逐渐有损耗,调整维护就太费神,针压、转速、内外圈偏角、防污损等等都要定期细心呵护,一不小心就会让音响玩了。盘片倒是不算贵了,只是难找,比起那些几千上万的银圈、首版44.1kHz CD(神经病),已属厚道。我宁愿听稳定的SACD、蓝光、高采样高码流文件,当然,也比CD难找。真正母带文件岂是我等普通人轻易找得到的,就不进讨论范围了。
再说胆,其实也是高失真,只不过比起石主要有三点讨好人耳的优势:柔性削峰、低负反馈减少瞬态互调、偶次谐波丰富,好听就好,但只是看不惯如PK大婶之类吹得崇祯年间生产的TFK或西电胆或首版大耳什么的神乎其神。

作者: notus    时间: 2017-11-3 13:43
雾风尘 发表于 2017-11-3 13:33
求论文或者数据支撑你的“如果量化的话,还真是模拟失真更大”

同问,我也想知道这是什么情况……

作者: kano    时间: 2017-11-3 14:06
CD和数播,决定声音的都是解码部分。老字号的CD厂家,在解码上的功底肯定也很深厚,要说比现在很多新兴的数播解码作坊强也没啥奇怪的。
作者: 前进    时间: 2017-11-3 14:41
因为人声党喜欢素质低的
因为动瞬态解析都弱 显得人声好听
所以
每一次新技术出来
人声党就很难受
但是
回过头想想
CD出来的时候 人声党哭天喊地
说比磁带难听 没有味道
今天CD变成比高码率 或者PCHIFI“好听”的了
有没有人爱磁带 还有啊!现在还有人玩老的高档次磁带机的
解码器芯片也是
喜欢古董芯片的人声党一辈子不会改变
其实胆机也是类似的状况!

作者: 前进    时间: 2017-11-3 14:45
照相机和电影摄像机其实也是类似的
旧的胶片的 素质没有新的高清数字的好
但是“喜欢人像”的人就是喜欢
对比度高了--等于声音的动态好了 就没有对比度低的(虽然不是真实的)人脸有亲切感
这其实类似画的 你可以把脸画的柔和失真啊!

作者: gorger    时间: 2017-11-3 15:09
前进 发表于 2017-11-3 14:45
照相机和电影摄像机其实也是类似的
旧的胶片的 素质没有新的高清数字的好
但是“喜欢人像”的人就是喜欢
...

其实并不反对适度美化,距离产生美,数毛的同时会把毛孔和豆豆看得很清楚,系统适应性就低了。哪里有这么多十全十美啊!
但美颜的方法有很多,没必要故意用落后技术来实现,更不应该把这样低等的手段吹上天。

作者: 爱花    时间: 2017-11-3 16:48
看了半天 的比较  都只是讨论技术  怎么不讨论同价位 新技术机器和老机器的差距了  
新技术再屌 难道能化腐朽为神奇  100块的机器 和人家 20年前 10万 100万的机器比  
作者: 爱花    时间: 2017-11-3 16:50
本帖最后由 爱花 于 2017-11-3 16:52 编辑

说白了 还是穷   实打实同样价位新老机器 新机器搞不定老机器 这样的厂子早就破产了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17-11-3 16:51
雾风尘 发表于 2017-11-3 13:33
求论文或者数据支撑你的“如果量化的话,还真是模拟失真更大”

求论文支撑“数字怎么都赶不上模拟”

基本信号处理都不去百度下?

作者: 爱花    时间: 2017-11-3 16:54
本帖最后由 爱花 于 2017-11-3 16:56 编辑
sidewind 发表于 2017-11-3 16:51
求论文支撑“数字怎么都赶不上模拟”

基本信号处理都不去百度下?

+1  现在就图像领域 数字量化技术达到的精度 早就超过模拟胶片了 只不过我等屁民用不着这些设备罢了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17-11-3 16:55
前进 发表于 2017-11-3 14:41
因为人声党喜欢素质低的
因为动瞬态解析都弱 显得人声好听
所以

哪有,CD刚出来的时候国外好几个音乐家指挥家都是内牛满面的(T ^ T)

作者: 爱花    时间: 2017-11-3 16:58
本帖最后由 爱花 于 2017-11-3 16:59 编辑

如果觉得新设备不如老设备 那么说明 您只不过是钱没花到位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17-11-3 16:59
爱花 发表于 2017-11-3 16:54
+1  现在就图片领域 数字量化技术达到的精度 早就超过模拟胶片了 只不过我等屁民用不着这些设备罢了

没错,胶片不过几百万像素的量级,而且很容易颜色失真。模拟记录就更别说了,机械精度就是个永久的问题。。。模拟的好处在于,失真虽然大但是信号变化幅度非常小,导致失真听起来还挺舒服。而数字信号da过程处理不好极少数的失真信号都会非常难听

作者: 爱花    时间: 2017-11-3 17:01
我个人认为 讨论新老设备的悦耳程度必须是建立在设备投入资金在一个量级的范围之内 否则就是耍流氓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17-11-3 17:05
爱花 发表于 2017-11-3 17:01
我个人认为 讨论新老设备的悦耳程度必须是建立在设备投入资金在一个量级的范围之内 否则就是耍流氓

这个很难比的,比如我电脑里有将近2T的无损,买原碟的话,要一二十万
作者: 爱花    时间: 2017-11-3 17:07
2t的无损 还是得感谢国家对于打击盗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作者: 爱花    时间: 2017-11-3 17:08
sidewind 发表于 2017-11-3 17:05
这个很难比的,比如我电脑里有将近2T的无损,买原碟的话,要一二十万

要是花钱去买数字版 2t的数字版 也就比实体便宜一个cd载体和加工运输的钱

作者: gorger    时间: 2017-11-3 18:31
爱花 发表于 2017-11-3 17:01
我个人认为 讨论新老设备的悦耳程度必须是建立在设备投入资金在一个量级的范围之内 否则就是耍流氓

本贴的本意并非讨论新老设备、器件、材料的优劣绝对值,更不是谈技术(鄙人的技术水平只能呵呵的)。有功力的设计师无论用新或旧的器件都有可能做出好听的机器。反对怀旧派“古董绝对优越论”的同时,并没反过来说新的就一定比旧的好。如果有这样的措辞或暗示,也仅仅是用于反驳“唯古论”举例时无意造成的,向另一极端变成“唯新论”也是不妥的。
关于用价格衡量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要更细化讨论。
首先,比较的默认前提当然只能是相同档次(注意是档次不是价格,后述原因),所以不需要特地指出的,因为基本很少机会会拿一台新QQ跟旧大奔去作比较的;
其次,所有产品都有价格下限的,例如100元是永远买不到一台按现在标准能用的笔记本电脑的,买辆真正意义上过得去的车怎么也得十万以上,但超过一定价格之后同类功能产品其实用起来的体验就差不多了,付更多的钱买到的往往是品牌价值、耐用程度、专有功能、售后服务等等了;
第三,十万旧对十万新的直接比较也不准确,因为有下面几种因素的交叉影响(事实上影响因素不止这些):
      1)二十年前十万元可以买个小套间了,现在可能买个厕所都不够;
      2)当时老产品刚出的时候需要在既定时间内收回研发成本,所以前期会卖得贵点,后来就会便宜下去;
      3)二十年后工艺改进等造成生产成本降低,同样或类似的机器现在会卖得更便宜;
      4)现在在国内生产了,人工成本降低,管得好的话还是能生产相同品质的产品的;
      5)如果是还能保持一定状态正常使用的名器,可能因为收藏价值或停产现在变得更贵;如果非名器,可能直接退市,旧货也不会有人要了。
所以,不同时代的设备用同一资金量级的绝对比较也是挺难的,反正我是不会算,只能凭主观概念判断档次然后进行比较。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17-11-3 19:49
爱花 发表于 2017-11-3 17:08
要是花钱去买数字版 2t的数字版 也就比实体便宜一个cd载体和加工运输的钱

这个倒是。。不过假设也只是假设,现状就是这样,也只能基此讨论了

作者: baibo1988    时间: 2017-11-3 21:17
zhangran1z 发表于 2017-11-2 11:49
现在又有了个脑放君,众筹做耳机,数据吊打HD800s。

你还真别说 那个NHH1还真挺不错的  不敢说吊打800s   但是绝对秒杀跟它同等价位的
作者: baibo1988    时间: 2017-11-3 21:26
因为HIFI不构成摩尔定律这一说,跟传统半导体行业不一样,所以才有人钻空子到处说什么新不入旧之类的屁话。不信你让他们去什么显卡吧 CPU吧去这句话 看他们敢不敢?
作者: zhangran1z    时间: 2017-11-3 22:28
baibo1988 发表于 2017-11-3 21:17
你还真别说 那个NHH1还真挺不错的  不敢说吊打800s   但是绝对秒杀跟它同等价位的

我不信,耳机市场竞争很激烈,能活下的绝非等闲之辈。

作者: daniel_梵歌    时间: 2017-11-3 22:31
zhangran1z 发表于 2017-11-3 22:28
我不信,耳机市场竞争很激烈,能活下的绝非等闲之辈。

脑放君?就是个笑话
钱多的没地方扔的可以买他的东西。买了就别想出二手了,用到烂吧

作者: 是否    时间: 2017-11-3 23:32
daniel_梵歌 发表于 2017-11-2 12:08
现在的数播要干过cd确实不容易(至少同价格是一点机会都没有);同样的,同价的cd机也干不过黑胶
技术是有 ...

是啊  新的播放器技术还是不行  科技只是解决了部分问题  比如解决了存储方式  为了方便也一起把播放器改掉了 整体水平反而拉低了  简单说就是从正常家常饭改成了快餐  无非就是方便了很多  但是味道营养健康什么的跟不上  

作者: 是否    时间: 2017-11-3 23:37
gorger 发表于 2017-11-3 18:31
本贴的本意并非讨论新老设备、器件、材料的优劣绝对值,更不是谈技术(鄙人的技术水平只能呵呵的)。有功 ...

还是看是不是好东西  音质之外的价值另说

作者: 是否    时间: 2017-11-3 23:43
雾风尘 发表于 2017-11-2 14:23
数字就是肯定不如模拟啊,最多逼近模拟。这个稍微懂点知识的人应该都能理解吧

恩 采样率低 震盆再反应不过来 能有高密度就是扯  密度这个说法应该是来自于采样率  对喇叭来说就是振膜软了 反应迟钝 这等于丢失了很多细节却无故增加了很多不需要的东西 比如低音轰隆隆的  

作者: zhangran1z    时间: 2017-11-4 00:42
daniel_梵歌 发表于 2017-11-3 22:31
脑放君?就是个笑话
钱多的没地方扔的可以买他的东西。买了就别想出二手了,用到烂吧

我觉得这个脑放的危害比pk还大,人家pk最多在各个论坛里捣乱,也没多少人买他播放器和破烂耳机。而脑放却不一样,他的视频洗脑味道太浓,讲的音频知识基本瞎胡扯。在小白面前自称前辈,什么胆机耳塞耳机全都来一遍,不骗到钱不甘罢休。

作者: baibo1988    时间: 2017-11-4 00:51
zhangran1z 发表于 2017-11-3 22:28
我不信,耳机市场竞争很激烈,能活下的绝非等闲之辈。

这个其实也没什么好吹的 有机会亲自试听一下就行  脑放是草根 跟森海构不成竞争对手的关系  就产品力的话 NHH1确实很优秀 盲听的话真不一定弱于800多少 毕竟HIFI领域越往上提升越小

作者: daniel_梵歌    时间: 2017-11-4 01:25
baibo1988 发表于 2017-11-4 00:51
这个其实也没什么好吹的 有机会亲自试听一下就行  脑放是草根 跟森海构不成竞争对手的关系  就产品力的话 ...

脑放。。。呵呵,也就剩脑放了
解码耳放耳机都会做,真是全才?
唉,虽然不喜欢hifiman。话说hifiman怎么没发现中国还有这种人才呢?果断高薪聘请啊😄

作者: 是否    时间: 2017-11-4 02:29
jimguo 发表于 2017-11-3 13:44
感同身受。唱片是卡住音效的第一个关口,而且即便是大品牌也看录音师的水准,但一般近二三十年新录音的风 ...

老兄有好资源共享吧?给个地址。多谢了!

作者: 是否    时间: 2017-11-4 02:38
jimguo 发表于 2017-11-4 02:32
看我头像个人主题,去本坛古典区直接就都是了。

还不睡觉啊  看到了  谢谢

作者: gorger    时间: 2017-11-4 09:22
baibo1988 发表于 2017-11-3 21:26
因为HIFI不构成摩尔定律这一说,跟传统半导体行业不一样,所以才有人钻空子到处说什么新不入旧之类的屁话。 ...

的确是这样。因为HIFI不但需要技术,还需要艺术。CPU是只拼速度就行了,音响还要拼审美,而且大多系统都是用家按自己的喜好、臆测搭建起来的,就更没准了。这就导致要讨论毕加索和齐白石谁的画更好的无奈,最终双方都变成各执一词的无赖,永远在为大家添热闹。

作者: fennec    时间: 2017-11-4 10:21
现代唱片发行的最高规格依然是LP record
作者: 雾风尘    时间: 2017-11-4 19:25
本帖最后由 雾风尘 于 2017-11-4 19:29 编辑
爱花 发表于 2017-11-3 16:58
如果觉得新设备不如老设备 那么说明 您只不过是钱没花到位

哦,那么性能只是略好,不过老的便宜很多,请告诉我你买什么?
如果答案是老的,是不是也算老的比新的好?
推荐器材不外乎性价比,这是个最重要的因素吧?当然你是土豪的话当我没说


作者: bryce    时间: 2017-11-4 22:53
数播只能无限接近模拟,所以永远干不过黑胶
作者: skywinger    时间: 2017-11-6 14:34
daniel_梵歌 发表于 2017-11-2 12:08
现在的数播要干过cd确实不容易(至少同价格是一点机会都没有);同样的,同价的cd机也干不过黑胶
技术是有 ...

你用的是惊雷260D CD?还是解码?

作者: daniel_梵歌    时间: 2017-11-6 14:55
skywinger 发表于 2017-11-6 14:34
你用的是惊雷260D CD?还是解码?

cd机

作者: lotuschilde    时间: 2017-11-6 16:13
zhangran1z 发表于 2017-11-2 11:49
现在又有了个脑放君,众筹做耳机,数据吊打HD800s。

想法很好,但现实很骨感,人家是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才达到今天这个高度,一个爱好者一上来就要秒这秒那,真的是人如其名。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