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橡叶谈:变态的经典耳机,AKG K1000
[打印本页]
作者:
双剑橡叶
时间:
2017-8-13 23:07
标题:
橡叶谈:变态的经典耳机,AKG K1000
本帖最后由 双剑橡叶 于 2017-8-14 00:07 编辑
原文首发于 微信公众号"橡叶谈"。
感谢关注"橡叶谈"!
这里没有长篇大论及八股文洗脑评测,力争以简洁的语言说明器材特点。
器材的优缺点都会提及,"槽点"里会指出明显的缺点。
"挑骨头"(鸡蛋里挑骨头)环节会指出一些不明显的缺点。
作为音响器材点评的第1篇文章,就来谈谈橡叶最常用的耳机之一:AKG K1000。
AKG K1000(以下简称KK),是AKG的旗舰耳机,持续生产了十余年、至今停产也十余年了,总产量估计不到12000付(从没见过编号超过12000的)。橡叶这付编号11667为后期黄盒版,2004年售价5200元(橡叶当时1个多月的工资),买3付HD580还有富裕。
说KK变态,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外观、素质、难推程度。
1:外观变态
简单说,KK就是挂在头上的一对小音箱。造型之奇特,令人叹为观止,而且这货怎么拍照都不好看,只有放在原厂木盒里才协调点。
编号11667,后期黄盒版
原厂木盒
红色的头梁是碳纤维复合材料,以保证质量轻、强度高。黑色真皮头带采用AKG专利自适应调节技术,上面印着AKG、Austria字样。
碳纤头梁、真皮头带
KK的单元四周没有传统的圆形耳罩,上方有真皮耳垫,耳垫为2段设计,可调节3档宽度(橡叶一般拉出2节)。佩戴时单元不接触脸部,只有耳垫和头带接触头部,相对普通耳机夏天比较凉快。
真皮耳垫,橡叶一般拉出2节
动圈单元固定在银色金属编制的框架中,为超级开放设计、腔体反射声极少。单元可以调整角度、轴附近有个小扳手可以固定角度,以适应不同人的耳廓角度(最佳角度为单元与耳廓平行),不同角度还会影响声场和低频。张角小时,低频量感多、声场小;张角过大的话,低频少、声场散。
橡叶平时佩戴的单元角度
2:素质变态
KK是最典型的AKG风格,整体风格和丹拿C1相似,通透清爽、中性无染色。低频量感偏少但是弹性不错、绝不托泥带水,中高频是AKG传统强项不必多言;解析力极强,很容易听出录音瑕疵;声场还原准确、定位和结项也很精确。速度适中,密度、瞬态也很优秀。
KK的特殊造型,使得声场可以和音箱媲美,类似音箱近场监听摆位的声场。
硬素质方面,除了低频,几乎无可挑剔。
3:难推程度
虽然KK阻抗只有120欧,属于中低阻耳机,但是灵敏度只有变态的74dB(这点和C1也很像,都是出名的难伺候)。完全驱动KK需要电压摆幅为正负60.2V(240DF为15.8V、HE6为13V、HD800为6.9V、T1为5.4V),常见放大器电压摆幅能达到正负20-30V就算高的,SPL做到正负60V还申请了120V专利。。。实际用SPL推KK,大动态还是略有软脚。
KK标配4芯平衡插头,AKG还丧心病狂的标配了7米长的转接线,让你连接功放使用(实际上很多KK玩家也是这样做的)。橡叶也尝试过很多功放推KK,不是细腻度不够不耐听就是动态不足或者控制力差,目前搭配南瓜、高文、FM(为毛都是天价瑞士货)的效果还算满意,功放不但驱动力要强、细腻耐听,更重要的是控制力要强、内阻要低,这样才能挖掘出KK的潜力。
纽崔克4芯平衡插头
注意
1:由于佩戴方式特殊,前后大角度俯仰头部时KK容易滑落。
2:单元开放式设计,滴入液体容易造成短路。
3:老生常谈的问题,接功放的时候,不要热插拔,4条线都检查好再开机。
点赞(人性设计)
1:头带采用AKG专利自适应调节技术
2:自带耳机架功能,能自己站在桌子上。
槽点(比较明显的缺点)
1:承受动态范围比较小,听大动态(比如定音鼓、炮声)时容易失真。
2:每次放回盒子都得恢复单元角度与耳垫宽度,下次使用还得调节。经常调节角度,导致固定角度的扳手松动。
挑骨头(不太明显的缺点)
1:极高频、极低频的延展稍差
2:解析太高,尽量避免录音瑕疵多的音乐
3:LOGO、编号的银字容易掉漆
4:单元金属框架较软、磕碰容易出坑
5:耳机线只有1.5米,很多时候不够用
适应范围:几乎所有音乐类型,尤其是古典音乐;口味清淡的烧友
不适合:重金属摇滚、爆棚交响;喜欢暖厚风格或者对低频要求多的烧友
转载请保持文章完整性以及二维码,多谢!
作者:
不喝可o可乐
时间:
2017-8-13 23:10
这个必须要顶一个,没的说......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