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素质和听感之间】我和歌德GH2之间的故事 [打印本页]
作者: 半烧主义 时间: 2017-7-5 23:20
标题: 【素质和听感之间】我和歌德GH2之间的故事
本帖最后由 半烧主义 于 2017-7-6 01:04 编辑
友情提醒:
如果光看上篇而忽略下篇,也许你会对本文产生偏见,因此建议通读全文。
上篇
四大耳机品牌里,在我这最没存在感的也许就是歌德了。尽管它声线中特有的美式热情圈粉无数,我也对这种调音有着定向搭配上的好感,但大部分的歌德耳机,一直就让我提不起兴趣来。
最近朋友入手了GH2月余,跟我谈起GH2言语中流露遗憾,甚至已把它挂到闲鱼上去了。既然那样,就借我玩几天,让我好好的黑一把吧。
黑归黑,照片必须美美哒,不然对不起这么辛苦写的文字啊!!!
咱们略去做工设计配件啥的,直接进入声音的环节。
MR1直推GH2
▼
首先拿MR1去推,中增益,单端3.5口伺候。首先试试罗玧宣的LENTO,人声是罗玧宣作品中亮点里的亮点,GH2演绎下,优点是人声颗粒感明显但好在没毛刺感,缺点是人声少了些高潮部分声嘶力竭的情绪喷发。尽管人声不远,但好在没有过于靠近贴耳造成的压迫感。再看看另一个吸引了眼球的频段---高频。通透不局促,密度管够,第一下很抓耳朵,因为不刺激但又有存在感。但继续往下细细感受,会发现还不够细腻,仍无法做到纤毫毕现。说完了高频,低频也得讲讲。只是在MR1下的低频,有形体有速度但明显缺了力度。每一下的敲击,总是离你内心想要的差了明显的距离。尽管我不是低频狂魔,但对着GH2,我真有些欲求不满啊。
换台机上简单试试吧,用MR1同轴接了DA9.
MR1同轴接DA9
DA9单端推MR1
▼
DA9下的GH2生猛了很多。最明显的是人声在飚到最高的那口气出来了。这下补全了人声的情感环节。但这是否等于他就OK呢?不,还差点,比如好像JJ的专辑里,好几首都觉得人声刺激过头了。不过尽管如此,这次的歌德让我好感不少,它依然拥有饱满的热情,但不在刻意的刺激了。而我一直觉得它的刺激,是在调音上雕琢得不够细致的表现。低频呢?比刚才要明显OK了不少,Q弹而拥有不错的力道。唯独低频下潜依旧没有多少。高频方面也有提升,能听到比MR1直推稍微细腻一点,但不会很明显。
综上,GH2直推足够好听,舒适。和几个玩歌德的朋友交流过,这是歌德里直推最容易出好声的耳机。整体走舒适宽松的调音。上台放有提升,只是潜力不大。
评价到这,听着貌似都还挺好的,但我还没放出GH2素质的参照系呢。说出来可能有点打击,不过还是得说--GH2一半价格的HD600或者650吧。那买它的目的是啥?有奔着限量版去的,有的是木头情怀,有的喜欢歌德温暖和热情。所以尽管实际到手价要4900以上,但仍有许多歌德粉丝纷纷买单。
有啥办法呢?
-------------上篇完----------------
作者: 半烧主义 时间: 2017-7-5 23:27
【下篇】我入手了朋友的歌德GH2
开门见山,这是GH2内容的下篇。
标题已经把事情说的很清楚了。看到这标题,也许看过上篇的童鞋会很疑惑,之前还在黑的状态,怎么就突然来个剧情大反转了呢?
本篇正是来讲述这个故(真)事(事)的。
上个月写完上篇的时候,我还没有半点打算入手GH2的想法,当时文章没发出来,是因为照片一直都没能抽空出来拍。
六月最后一天,我心血来潮,决定入手朋友的GH2。尽管这是一天之内决定并行动的,但回想起整个过程,冥冥中就注定我会入手GH2似的。朋友的GH2放我这前后两个星期,我也听了一段时间,一开始几天是对它的大致了解。当时确实仅仅觉得它售价太坑了,素质一般,也确实没什么触动,就想把这它这坑爹的一面完全呈现出来,就如上篇所说。但后来有天晚上,随意听了几首歌,不经意间听到GH2有种很遥远却异常温暖熟悉的味道。回想了好一会儿,依稀记得这是在十多年前我发烧不久时曾让我惊鸿一瞥的难忘感觉。就是那个瞬间,对GH2有了心动的感觉。但心动归心动,并非冲动。因此那晚也就没有要买的念头。但在后面几天里,多次下意识地去享受那特有音色的迷人之处,然后就开始了有了想买的欲望了。但同时又想到,这货素质一般。诚然,在相对较为吹毛求疵的状态下,素质确实不太够。但另一方面,动人的听感更容易让自己进入一种享受而并非分析的聆听状态中。慢慢的思路就清晰了,感受到这GH2能让我好好听歌,而不是分析器材优劣。于是在那一刻,我知道自己会下怎样的决定了。
虽然GH2已经买下,但对它的看法依然不变----素质一般的事实,没必要给自己开脑放把这货的缺陷填平或抹掉。尽管已经从一开始对它感觉不咋地到现在觉得听着不错,但我仍坚持在拍完照片后把上篇原封不动,原汁原味的发出来给大家看。有没觉得这么做很自虐?其实,这里面有两个原因:
1 不开脑放,不偏袒,不爱屋及乌,这样的文字才能呈现出器材最真实的一面;
2 分享一个可能大多数人都觉得对但又不太敢说的道理:耳机作为帮助我们享受音乐的媒介,在素质和听感面前,我们的耳朵,我们的内心,更在意的是听感的表现。也许我们都会为某些器材的高素质而赞叹不已,但我们更多的是为那些听感深深打动了自己的器材掏钱买单。如果有那么个器材,去掉外界因素,它的听感让自己满意,而自己也能支付得起的情况下,却没有最终没有入手,那大半是由于器材本身的素质确确实实是拖了听感的后腿(换言之,过低的素质使得听感其实没那么好听,也没那么打动自己)。
分享这心得,并非要以一己之力终结素质和听感孰重孰轻这个一直困扰着发烧界的终极疑问。而是希望通过分享,让大家在选择合适自己的器材时,多一个新的思路:先看听感是否自己的菜,再看素质能否达到自己的最低标准。
好了,就说到这。
-----------------------------
全文完
作者: 雾风尘 时间: 2017-7-6 01:34
一切因买而变
作者: 小武 时间: 2017-7-6 05:39

作者: 轻女声控 时间: 2017-7-6 08:57
再看素质能否达到自己的最低标准
很认可。
我也想搞个歌德低端货玩玩。
作者: yetifc 时间: 2017-7-6 09:13
不太喜欢这个木纹了 还是喜欢老的
作者: sufei000000 时间: 2017-7-6 14:18
不是说GH系列素质较RS有提升吗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