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拜亚动力DT1990试听小记 [打印本页]
作者: monokatoikia 时间: 2017-3-22 17:19
标题: 拜亚动力DT1990试听小记
本帖最后由 monokatoikia 于 2017-3-22 17:22 编辑
感谢拜亚动力、帝捷公司、耳机大家坛组织本次试听活动。正好自己手上有几个和1990价位接近的监听耳机,就拿来做个简单的对比,也算凑点字数,供坛友参考、指正。
简单介绍下自己的器材:
音源:雅马哈S3000 SACD唱机(AR Power Standard-triple C-FM 电源线)
耳放:湖人V281(tiglon ms-12a电源线)
电处:丽特P100(tiglon ms-12a电源线)
线材及周边:PAD Vesta XLR信号线,JPS墙插。
试音碟:Naim《The Sampler 4》。
听感都基于这一套系统,直抒个人真实感受。
陪跑的三支耳机:AKG K712pro、铁三角 R70X、森海赛尔 HD600,都连接原厂单端线材。
开门见山,就说说最新的DT1990比这几个耳机“更好”的地方:
(一)通透度提升。相比“老三支”,1990的颗粒感是最小的。回放小提琴的颗粒感甚至比我印+声音如果让我觉得仿佛“隔”了一层东西后变得粗、脏、混,我会用“颗粒感重”来形容,大概类似于放大低像素图片后的感受。
回到1990,我仔细听过、玩过的拜亚耳机有在产的880(600)、T1(二代)、T90,试听过的T5P(二代)、DT1770。仅凭印象,1990和T5P二代的感觉有点类似,主要说两者回放小提琴、中提琴都能给我精致、柔顺的感觉,有那么一点油滑,1990因为开放设计,向上的延伸更好些。“老三支”在这方面则显得不同程度地粗糙了一些。
(二)瞬态更加优秀。712和R70X回放,不同程度地让我觉得在虚拟的声场中有些拖沓之处,600则在这方面更突出。个人觉得衰减偏慢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瞬态的表现。1990的特斯拉单元瞬态表现还是一如既往地高水准,弦乐、钢琴、木管都表现得更加清晰而透明。
(三)更黑的背景。我不知道拜亚动力用了怎样的手段处理这个阻抗250欧姆、灵敏度102dB/mw的耳机,但背景音确实比“老三支”更加安静,有助于让我把注意力集中到虚拟声场内“发声”的乐器上。
(四)配件丰富。两对绒布耳罩(背后开孔不同,试听用的开孔更多的那对)、两根可替换线材、一个外观简朴做工尚可比较结实的收纳盒。作为监听耳机,在实用、方便维护等方面的考虑,胜过“老三支”个人感觉没悬念。
比起“老三支”大致处在同一水平的地方,主要是声场的表现。拜亚动力的开放式耳机目前给我的印象是多少带着拜亚所擅长的封闭式耳机的烙印。像森海塞尔、歌德那种把单元后背暴露在铁丝网下面的设计,拜亚动力似乎不会考虑。插几句题外话,据说当年森海塞尔率先做出现在的“开放式”耳机后申请了专利保护,而拜亚动力和其他一些厂商为了规避法律上的风险,只有做“半开放”耳机。可能从那时起拜亚动力的开放式耳机基调就定下来了。
回到DT1990,和“老三支”相比,声场构建方面可以说各有所长,比如HD600有良好的纵深感、K712开阔的横向声场、R70X表现出稍微远场而规整的排布、DT1990的声场在XYZ轴三个方向都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没有多少夸张的成分。但上述耳机大致还是在一个层面上,和HD800这种指向能力、规模感较为突出,适当搭配前端后能让听者达成强烈视觉通感的旗舰耳机还是存在可闻的差距,当然,差价摆在那里,意料之中。
行文至此,我对DT1990的印象总体上还是比较正面的,要说槽点,大概就是耳压稍微高了点,和DT1770一脉相承。考虑到声音表现,拜亚动力宣传DT1990是一副专业民用两相宜的耳机,我大致认同这个说法。
自DT1770之后,拜亚动力在DT1990上继续展现出对特斯拉技术的信心与熟稔。或许下一个拜亚动力划时代的作品已经在路上了,值得期待。
附几张渣图留念。
作者: gebegebe 时间: 2017-3-22 17:27
就我玩过的十几只拜亚耳机,1990最像 990 1770 amiron
作者: monokatoikia 时间: 2017-3-22 17:33
读过GE兄关于1990的一些文,印象深刻。除了新出的Amiron没听过,1990个人觉得某种程度上可以算是990和1770的集合体吧。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